职业报名工作网 欢迎您! 在线报名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培训考试 报名指南 在线课程 学习专区 常见问题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
信息搜索:
学习项目:

健康管理师 | 公共营养师 | 心理咨询师 | 妇幼保健员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信用管理师 | 中专/大专/本科学历 | 初/中级职称 |
  首页>>学习专区>>正文  


健康管理师-健康教育学
来源: 职业报名工作网     阅读次数: 518

1、健康教育的含义: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 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P117

2、健康促进的含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包含了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P118

3、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促进涉及 5个主要活动领域:P118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都#把健康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建立和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健康的抉择。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健康促进必须为人们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快速变化的环境对煽档挠跋欤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增强社区的能力:确定问题和需求是社区能力建设最佳的起点。社区人民有权、有能力决定他们需要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其目标。因此,提{社区人民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就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和环境,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有淮备地应付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很好地应付慢性病和外伤。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 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等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同时,调整卫生服务类型与方向,将健康促进和预防作为提供卫生服务模式的组成部分,让最广大的人群受益。

4、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P119

内涵: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监测、健康维护以及生活方式管理、疾病
侧重点: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提{人们的健康素养;健康风险评估、煽滴O找蛩毓芾怼⑻岣呷嗣堑慕】邓平和素质
对象:个体和群体,侧重群体;个体和群体,侧重个体
基本步骤:需求评估-计划制订-干预实施-评价;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干预、咨询、指导-效果评估
干预方法:信息传播、行为干预;行为干预、健康和疾病的咨询与指导、生活方 式管理、疾病管理
评价:活动实施、人群参与情况,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健康指标的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指标的改变,健康状况的提高、病情的改善,疾病或死亡风险的改变。

5、“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一信一行(KAPD或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 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 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P120

6、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 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某健康行为时,首先要对疾病的威胁进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为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作出判断,最后才会作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决定。P121

7、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效 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体成就的基础,是决定人们能否产生行为动机和产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8、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阶段即终止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 者有意坚持不改变,他们不知道或没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对于 行为转变没有兴趣,或者觉得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处于该 阶段的人不喜欢阅读、谈论或考虑与自身行为相关的问题或内容,有些人甚至有诸多理由 为自身的行为辩解。
(2)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 性,意识到改变行为可能带来的益处,也知道改变行为需要代价,因此在益处和代价之间 权衡,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
(3)准备阶段:在最近30天内,人们郑重地做出行为改变的承诺,如向亲 属、朋友宣布自己要改变某种行为,并有所行动,如向别人咨询有关行为改变的事宜,购买 自我帮助的书籍,制订行为改变时间表等。
(4)行动阶段:在6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是由于许多人的行动 没有计划性,没有设定具体目标、实施步骤,没有社会网络和环境的支持,最终导致行动的 失败。
(5)维持阶段:改变行为已经达到6个月以上,人们巳经取得行为转变 的成果并加以巩固,防止复发。许多人在取得了行为改变的初步成功后。由于自身的松懈、经不起外界的诱惑等原因造成复发。
(6)终止阶段:在某些行为,特别是成a性行为中可能有这个阶段。在此 阶段中,人们不再受到诱惑,对行为改变的维持有高度的自信心。可能有过沮丧、无聊、孤 独、愤怒的情绪,但能坚持、确保不再回到过去的行为习惯上去。研究表明,一般20%的人达到这个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便不会再复发。

9、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 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 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 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P125

10、人际传播的特点:P125
(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因此,人际传播简便易行,不受机构、 媒介、时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健康教育的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广泛应用的基本传 播形式。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 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
(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 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这是因为 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知识背景、接受习惯,以及记忆力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开展人际传 播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对传播者的培训,使其理解、记忆和掌握信息的内容,并在传播活动 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注意对信息质量的监测。

11、常用人际传播形式:P127
(1) 讲课:指健康管理师充当“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向目标人群传达 健康知识、信息、技能,启发目标人群的健康意识、动机的过程。
(2)同伴教育:所谓同伴,指的是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 似生活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也可以是具有同样生理、行为特征的 人〔如孕妇、吸烟者、吸毒者、某种疾病的患者同伴教育就是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开展的 信息交流和分享。同伴教育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同伴教育可以随时发生,但目 的并不十分明确,也没有事先确知的教育目标,非正式的同伴教育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们感 到方便的地方,如办公室、宿舍、车间、社区,甚至街头巷尾。正式的同伴教育有明确的目 标,较为严格的设计和组织,正在成为健康教育与促进项目中的一种以人际交流为基础的 教育干预方法。
(3)演示与示范:是教育者结合教育内容,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 育对象学习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的教育方法。

12、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P133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PRECEDE--PROCEED模式,健康教育 诊断包括如下内容: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及管理与 政策诊断。
(1)社会诊断:包括三个方面:评估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生活质量,并确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了解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政 策,以及社区资源。
(2)流行病学诊断:在社会学诊断已经确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后,运用 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从而明确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健康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最终确定应优先干预哪个健康问题的分析过程。
(3)行为与环境诊断:确定影响健康状况的行为与环境因素,以及确定应该优先干预 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物质条件因素,如法规制度、社 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这些因素大多超出个人可以控制或改变 的范围,但会对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善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健康。

13、行为诊断分析应遵循以下几个程序:
(1) 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对已知的一个健康问题必须分析其是否因行为因素所致。以高血例,过量饮酒、高盐饮食是行为因素,而遗传倾向、 年龄等是非行为因素。
(2)区分重要与不重要行为:有两条原则,①行为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证明两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②经常发生的行为。如果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不甚密切或 者它们的关系仅仅是间接的,而且行为也很少出现,即可认为是不重要的行为。以心血管 疾病的相关行为为例,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极强,而且吸烟者为数众多,因此吸烟 就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行为。但如是否吃早餐、是否喜欢喝茶等生活行为习惯,与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可认为此行为相对于吸烟来说是次要的行为。
(3)区别{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所谓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是指通 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通常以下列几点作为判断高可变性 和低可变性的标准。高可变性行为是:①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②与文化传 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③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的实证;④社会不赞成的行 为。低可变性行为是:①形成时间已久;②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③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

14、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 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P134 ^
(1) 倾向因素: 先于行为,又被称为动因因素或前置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 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倾向因素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行为动机与意向等, 也包括个人技能。
(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 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也可归结为促成因素。
(3)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强化因素既包括正向的强化因素,例如朋友对某些健康行为的肯定;也包括负向的强化因素,例如对不健 康行为的批评、谴责,甚至惩罚措施均可对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挥一定的作用。强化因素可以分为躯体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例如,吸烟的人戒烟后,咽炎得以缓解,躯体方面感觉舒适,是躯体强化因素;而戒烟后得到了家人的赞许,是心理强化因 素;因为戒烟省下了经济开支,是经济因素;此外,戒烟后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一些“烟友”, 对戒烟行为是一个负向的强化因素,也是社会因素。








  报名指南 更多>>
考试介绍
报考资料
报名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形式
考核方案
考试时间
合格标准
考试大纲
报名流程
证书样本
适用对象
  最新公告 更多>>
2023年全国健康管理师培训考试报名···
2023年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报名···
2023年全国营养师培训考试报名通知
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管理师培训考试···
2023年全国妇幼保健员培训考试报名···
2023年全国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培···
2023年上半年全国健康管理师培训考···
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养师培训考试报···
  友情链接 更多>>
职业报名工作网  ┆  营养师  ┆  心理咨询师  ┆  深圳市眼科医院  ┆  月嫂加盟  ┆  金融考研  ┆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最新公告 | 在线报名 | 联系我们
电话:400-618-3350 服务热线:136-1132-6287/微同 邮箱: baokaoban@163.com
Copyright © 2015 www.zhiyecenter.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 15013407号-2号 
严禁复制镜像网站 违者必追究其法律责任